新华社记者许苏培
美国政府14日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新一轮加征关税看似来势汹汹,但就像美国此前推行的保护主义政策,随着对华加征关税的“回旋镖效应”逐渐显现,受伤最深的还是美国消费者、美国产业发展本身以及全球绿色转型进程。
对中国的优势产业抡起“关税大棒”,是美国近期对华发起“产能过剩”攻势中的最新一环,本质仍是实行贸易保护,破坏世贸规则,打压中国经济。但是考虑到前期对华贸易壁垒的存量累积效应,加之中国当前出口到美国市场的相关产品数量有限,新关税即便真的落地,其中的大部分也只是加了个“寂寞”。“看起来是对最重要竞争对手的大胆打击,但实际上几乎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的增长。”新加坡《联合早报》如此评价。
在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AI智能检测系统在检测车辆关键部位的螺栓松紧程度(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在大选背景下,美国政府的加税举措无非只是“政治秀”。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近几个月来,拜登采取多项行动试图让摇摆州的工会成员相信他将保护就业,然而这样的举措毫无新意。
加征关税这种保护主义的老套手段,对于美国本土产业发展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只会损害其相关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关税和怯懦正让美国汽车制造商陷入绝境”,彭博社专栏作家戴维·菲克林以此为题撰写专栏文章,狠批美国车企安于现状,面对电气化转型这一“世纪变革”时“令人吃惊地丧失了勇气”。“就像孤岛上的小鸟一样,美国的汽车制造商正在‘演化’,以适应一个奇怪的宜人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他们可以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变得又大又臃肿,然后渐渐失去飞行能力。”菲克林说。
美国可能希望借加征关税打压中国新能源产业优势,但这只是一厢情愿。中国新能源产品畅销全球,相关投资广受欢迎,凭借技术和价格上的比较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在全球市场依然走出向上曲线。据荣鼎咨询公司统计,2023年欧洲再次成为中国电动汽车相关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大目的地。在巴西,今年前四个月,中国汽车制造商销售了4.8万辆新车,是去年同期的8倍。同时,巴西正努力吸引中国汽车产业落地,以创造广泛的就业机会。可见,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让全球受益,参与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这是3月12日在巴西亚马孙州马瑙斯拍摄的比亚迪电池工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天聪 摄
“有没有可能,我们只是在这些领域被中国打败了?”近日,一名美国电台节目主持人向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发出“灵魂拷问”。听到耶伦给出“中国企业获得了政府大量补贴导致竞争环境不公平”的“标准答案”,主持人以美国芯片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为例质疑美国“可能提供更多补贴”时,耶伦不得不承认,美国政府对清洁能源等重要战略领域提供补贴,因为这对美国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性”。
对于耶伦的“双标”,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在社交媒体上一语道破天机:“翻译一下:我们会用补贴支持美国工业,因为这是战略性的,但当别人这么做时,那就是不公平竞争。”
事实证明,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保护主义措施无一例外只是“回旋镖”式的自伤游戏。美国曾对本土钢铁行业大行保护主义措施,未能阻止其就业岗位减少、竞争力与市场份额下降;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却导致美国通胀高企,消费者苦不堪言……如今,美国对中国优势产业加征关税,只会带来反噬效应。阿联酋《国家报》刊文称,美国对华新能源限制措施将推升通胀、拖累其经济增长、阻碍其脱碳进程,并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割裂。
回顾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无论是上半程电动化,还是下半程智能化,距离传统意义上的燃油车都已大步前进,取得了“颠覆式创新”。事实证明,在一波又一波的产业革新浪潮中,鼓励自主创新、拥抱开放合作、坚持长期主义的国家都有机会踏浪前行。拖住别人的脚步,并不能让自己跑得更快更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