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南生院士
(资料图片)
杨南生,中共党员,1921年12月生于缅甸仰光市。火箭专家、中国固体火箭事业开创者、奠基者。他主持创造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第一台固体发动机、第一颗人造卫星三级发动机、第一枚潜射战略导弹两级发动机、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发动机、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动机等。为我国航天事业、国防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最幸福的,是天上那颗会唱《东方红》的、会转的星星上有我亲手摸过的东西啊!这一辈子能为国家发达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对我来讲,足够啦!
——杨南生
60年代初,杨南生(右一)陪同聂荣臻(右三)、钱学森(左三)等视察火箭试车工作
1978年2月,杨南生在西安家中伏案工作
1943年,杨南生从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毕业,1947年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深造。出国前,他征询导师钱伟长意见,选定塑性力学为研究方向。1950年获博士学位,同年10月回国,先后在重工业部汽车实验室及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作。
1946年7月,杨南生在西南联大任助教期间
1956年9月,杨南生调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从事高温塑性力学研究。1958年,按照毛主席“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中国科学院组建卫星研制机构,他被委任为1001设计院负责人之一,负责卫星和运载火箭的设计。1958年11月,该院南迁组成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杨南生任副院长。几年中,他率领团队先后研制成功T5探空火箭模样弹和T7M、T7、T7A探空火箭,开创了我国的火箭事业。1964年8月,他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四分院任副院长,担任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的技术领导工作。他带领团队长期奋战在四川泸州高坝和内蒙古。没交通工具,就人拉肩扛;没试车台,就把悬崖当推力座,用废墟做测试房;没吃住的地方,就住干打垒,喝黄泥水,用土豆充饥;寒冬他的一条腿患上严重的坐骨神经痛,他就单腿踩着自行车每天奔波,组织指挥科研,被人称为“沙漠走单骑”。1970年4月24日,第三级固体燃料发动机最后的一推,成功将“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杨南生率领的年轻的队伍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奇迹。
杨南生(右三)和艾丁(左二)陪同张劲夫(右二)、钱学森(左三)等领导在现场查看T-7M试验探空火箭发射前准备工作的场景
1962年春,杨南生(左一)陪同粟裕粟裕(右一)将军参观探空火箭产品
1979年冬,杨南生在内蒙古与四院技术人员讨论工作
杨南生作为技术负责人,领导研制成功包括中国第一代固体战略导弹“巨浪一号”两级发动机在内的等十余种用于武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以及“长征1号”运载火箭末级发动机、返回式卫星回收制动发动机、通讯卫星远地点发动机等多种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还主持研制了为新型战略导弹发展打下坚固基础的一系列固体火箭技术的预研工作,为我国固体火箭事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资料来源: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杨南生家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