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城市生活,既需要整洁优美的环境,也离不开便捷高效的服务。商务部等13部门研究制定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以下简称“计划”)近期对外发布。计划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开,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圈”住了居民在购物、医疗、餐饮、文化等方方面面的需求。近年来,商务部积极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指导意见和建设指南,在全国确定两批共80个试点地区,指导推动试点工作加快落地。截至2023年6月底,前两批80个全国试点地区积极拓展便民生活圈覆盖范围,累计建设2057个便民生活圈,服务社区居民4201万人。
一个个数字背后,是便民生活圈不断织密民生服务网络、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探索实践。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去年,《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出台,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其中一项内容。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有助于完善分层分类的城市商业格局,让消费热起来、经济活起来。可以说,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能让联通经济社会微循环的“毛细血管”更加通畅,也会为经济发展的“肌体”增添更多活力。
计划提出五方面实施重点,包括系统谋划设计,优化社区商业布局;改善消费条件,丰富居民消费业态;创新消费场景,增强多元消费体验;推动技术赋能,提升智慧便捷水平;促进就业创业,提高社区居民收入。计划还对居民“家门口”和“家周边”有精准的划分和要求,不论是发展“一店一早”,还是补齐“一菜一修”,抑或是服务“一老一小”,都作出了具体的部署。
这6个“一”,是从前期试点经验上提炼所得。品牌连锁便利店进社区,规范有序发展集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于一体的社区工坊,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为百姓的舒心生活而建。这再次说明,只有贴近百姓的实际感受去谋划、推进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也只有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摸清“有什么、缺什么”,以便研究“补什么、如何补”。
具体执行时还应贯彻“因城施策、一圈一策”的原则,以体现个性化、多元化和特色化。比如,苏浙沪积极发展邻里中心、智慧微菜场;北京、天津等10个城市发布“生活服务业网点动态地图”,利用大数据动态监测社区消费供需情况;等等。接下来,计划将在全国开展,如何把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考验着各地管理者的智慧。
“满意清单”是一次双向奔赴。当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的社区商业日益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便民生活圈将是“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最有力的注脚。(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年 巍)
(中国经济网供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