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19时30分,中国男篮将在深圳宝安体育场参加FIBA国际团结杯,与塞尔维亚男篮交锋。拥有八分之一中国血统的李凯尔,将首次代表中国男篮在国内的比赛中亮相。这也是他在家乡深圳的首次亮相。
李凯尔(左)。新华社发
(资料图)
李凯尔今年30岁,效力于NBA明尼苏达森林狼队。7月24日,中国篮球协会宣布李凯尔(凯尔·安德森)正式完成入籍手续,成为中国男篮的一员,随队备战2023年男篮世界杯。他的加盟,无疑会提升中国男篮的整体实力,成为球队在世界杯取得更好成绩、冲击巴黎奥运会门票的重要拼图。
一张跨越世纪的照片
20日晚的比赛,将是李凯尔代表国家队在国内比赛的首秀,据悉,李凯尔邀请了多位深圳的家人到场观看比赛。尽管加入中国国籍才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李凯尔与中国的羁绊已在数年前就埋下了种子。
李凯尔的外曾祖父李崇新,是一名地道的中国人。上世纪,李崇新为了谋生,从宝安县前往牙买加发展,留下儿子李玉楼在国内。远渡重洋后,李崇新与一位牙买加女子建立家庭,而李凯尔的外祖母米里亚姆便是李崇新的孩子之一。
据李凯尔的表哥李文庆回忆,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连续三四年都有一笔从牙买加寄回来的款项,每次几英镑。这笔钱对当时处于困难时期的李家来说,无疑是一笔救命钱。
“汇了三四年就中断了,不过当时家里人就知道,大概是有亲人在那边还记着我们。”李文庆说。
李文庆的祖父正是李玉楼,即米里亚姆同父异母的兄弟。而米里亚姆的女儿苏珊娜,便是李凯尔的母亲。了解到自己的外公是中国人后,苏珊娜对自己的中国亲人也十分好奇。她开始通过各方力量,寻找中国亲人的线索,试图找到自己在中国的家乡,找到在中国的根。
李文庆回忆说,“当时是有一位商人,领着一位外国人找到了我们社区,拿着一张老照片打听上面的人。”
当时正在上班的李文庆到社区去辨认。看到照片后,他觉得照片上的人跟自己的祖父李玉楼有几分相似,“但我又不是非常确定,便拿着照片去询问家族里年长的几位堂兄。”
几位兄长拿出家里的老照片仔细比对,才确认了照片上的人正是李玉楼的父亲李崇新。
这张跨越世纪的照片将李凯尔和中国连接了起来,大洋两岸的李凯尔和母亲与新木新村的家人们恢复了联系。
返乡寻亲埋下入籍种子
2018年8月1日,李凯尔和母亲苏珊娜、女友克里丝特尔正式踏上了返乡之旅。在返乡日的前几天,李文庆还在朋友圈发文表示,非常期待这位远房表亲的到来。
“那天,我们齐聚在同辈大哥的家中,与李凯尔和他的母亲苏珊娜见了面。大家一起吃了个团圆饭,在村里走走看看。”李文庆回忆。尽管和家人们是第一次见面,但李凯尔仍然很快地融入到了家族中。他在老大哥的介绍下,和自己的远房亲人们一一握手,热情地给家族中的小孩子签名留念,在村里的篮球场和小孩子们互动玩耍。
当天,李家也将苏珊娜和李凯尔写入了李氏族谱,从那时起他便拥有了中文名“李凯尔”。短短一天时间,李凯尔和母亲已全然投入了这个大家庭的怀抱。
2018年寻亲成功后,由于地理位置相隔较远,再加上语言不通,李凯尔和李家人的联系并不多,但很显然,这次返乡寻亲在李凯尔的心中埋下了种子,他发自内心地认同了自己的家乡。
在谈到中国之旅时,李凯尔说:“这对我意义非凡,让我找到自己的根在哪,有多深。能了解到自己的根扎在中国,让我受到很大触动,让我感到很开心。”
当李凯尔得知龙岗区平湖街道归国华侨联合会要建华侨同心圆展览馆时,他从大洋彼岸寄来了自己当时的球衣、球鞋以及签名照片。如今这些物品都放置在同心圆展览馆内进行展览。
而李凯尔的返乡也带动了新木新村村民对篮球这项运动的关注。李文庆一有空便会关注李凯尔的比赛,“看到在NBA赛场上效力的人是我的远房表弟,内心当然会感到非常骄傲。”李文庆笑着说。
身披1号战袍源于成语的好寓意
7月24日,中国篮球协会宣布,在各方的推动和支持下,李凯尔获得中国国籍,正式加入中国男篮,将代表中国男篮征战国际赛事。
对此,李文庆表示,“非常开心,非常激动。他不仅是代表祖国,也是代表家乡人民。希望他能够有好的发挥,帮助中国队在国际赛场上取得好的成绩。”
李凯尔(右)在比赛中与队友赵睿击掌。新华社发
在此前进行的德国超级杯中,李凯尔发挥亮眼,在进攻和防守两端都给球队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中国男篮险胜新西兰的比赛中,正是李凯尔在最后时刻的关键抢断,帮助中国队将胜利收入囊中,从而以第三名的成绩结束了本次杯赛。
而入籍后的李凯尔也十分活跃,频频在社交媒体上和球迷互动。近日,他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自己希望将球衣号码改为1号。
“我中国的亲人们告诉我,1在中国是一个很特别的数字,有很多极好的寓意,像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永争第一,万众一心,一脉相承。因此,我渴望身披1号战袍,和男篮的兄弟们在世界杯赛场拼尽全力,不留遗憾。”李凯尔写道。
李凯尔目前已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自己身披国家队1号战袍的照片,他很可能穿着这件球衣征战团结杯的赛事。届时将会有接近60名新木新村的李氏族人,前往现场给李凯尔加油助威。
【采写】南方+见习记者 许仪 记者 彭博
【摄影】南方+记者 姚志豪 实习生 陈建壬
【剪辑】南方+记者 杨奇
标签: